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慎勿误蹈荀卿疵,小子再拜敢自隳。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勉学诗

慎勿误蹈荀卿疵,小子再拜敢自隳。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慎勿误蹈荀卿疵,小子再拜敢自隳。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隶、楷、行、草皆擅,自创“板桥体”;绘画则擅长兰、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人格和艺术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反叛精神。

译文

书籍就像多情的老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夜晚,无论快乐还是忧愁,都与我亲密相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心中却毫无半点尘世的杂念,新鲜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东风里花红柳绿年年更新,一定要谨慎不要误入歧途,像荀子那样犯下过错,我再次恭敬地告诫自己,不敢自我懈怠。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深厚感情和勤奋学习的态度,首联以“故人”喻书,强调了书籍的陪伴和慰藉作用;颔联通过“三千字”和“一点尘”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沉浸在书海中的纯净心境;颈联以“活水源流”和“东风花柳”为喻,强调了学习带来的新鲜感和生命力;尾联则引用荀子(荀卿)的典故,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自律。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的引用和告诫,又使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份严肃和自省,这种寓教于乐的手法,使得这首诗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教育意义。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的时代,他一生酷爱读书,勤奋好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清晨或夜晚,独自沉浸在书海中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又向世人传递了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积极态度,尾联的引用和告诫,也反映了郑板桥对自我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

“慎勿误蹈荀卿疵,小子再拜敢自隳。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