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5

诗词原文

观田家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

译文

细雨蒙蒙,滋润大地,草木欣欣向荣,一声春雷,惊蛰到来,农家开始忙碌起来,青壮年都到田野里劳作去了,农场的场地和田间的沟渠也被整治得井井有条,他们每天很晚才回家,还要到西涧边饮水喂牛,虽然饥饿劳累,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为春雨带来的滋润而欢喜,粮仓里没有什么储备,但徭役却还没有结束,我作为一个不耕田的人,却享受着来自乡里的俸禄,真是感到惭愧,如果礼乐制度能够兴盛起来,那么就去问问这位黄发苍苍的老翁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家在惊蛰时节开始忙碌的景象,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表达了作者对于恢复古代礼乐制度、改善农民生活的期望,并暗示了农民是礼乐制度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前八句通过描写微雨、惊蛰、耕种等自然景象和农家生活的忙碌场景,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田园氛围,后八句则通过对比农民的辛勤劳动与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惭愧与自责,最后两句更是将主题升华到了对礼乐制度的思考上,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失意后,开始寄情山水,过上了闲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对他们的艰辛与不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展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的担当与情怀。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