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登堂拜画像,衣冠昂古制。的解释

8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画像堂拜谒

登堂拜画像,衣冠昂古制。的解释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登堂拜画像,衣冠昂古制。

清风拂帘动,肃穆生敬意。

先贤遗风在,笔墨传心意。

吾辈当自强,不负此瞻礼。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纵横,挥洒自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步入堂中恭敬地拜谒先贤的画像,画像中的先贤身着古代服饰,气度不凡,清风轻轻吹拂着帘子,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让人心生敬意,先贤的遗风犹存,他们的笔墨精神得以传承,我们这一代人应当自强不息,不辜负这次瞻仰先贤画像的机会。

释义

“登堂拜画像”描绘了诗人进入堂中拜谒先贤画像的场景;“衣冠昂古制”则形容画像中先贤的服饰庄重古朴,体现了古代礼仪的尊严,整首诗通过描绘拜谒先贤画像的场景,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传承先贤精神、自强不息的志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庄重肃穆的拜谒场景,诗人通过“登堂拜画像”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缅怀之情。“衣冠昂古制”一句,不仅描绘了先贤的服饰,更体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和尊严,整首诗在表达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和鞭策,即要传承先贤精神,自强不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当时他深感自己年事已高,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愈发浓厚,在一次参观先贤画像的过程中,他深受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拜谒先贤画像的场景,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后人的期望和鞭策,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郑板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登堂拜画像,衣冠昂古制。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