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5

诗词原文

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下一句是什么?

天山松雪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白。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

寒天冻地凝冰霜,青松傲立显高洁。

(注:原诗中并无完整“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两句,此处为根据题意及岑参边塞诗风格创作融入,以展现天山雪景与青松之坚韧不拔。)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棘阳县)人,祖籍南阳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译文

天山的雪云常常不开朗,千山万岭都被白雪覆盖,北风吹卷着赤亭口的夜色,一夜之间天山上的雪更加洁白,在轮台东门送你离去,离去时天山路上白雪铺满,山路曲折已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天山的松雪何时才会消融?雪堆积了千秋而青松依旧万年长青,寒冷的天气冻结了冰霜,青松傲然挺立展现出它的高洁。

释义

此诗描绘了天山壮丽的雪景和青松的坚韧不拔,通过“天山雪云常不开”等句,展现了天山雪景的广阔与壮美;而“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则强调了青松在严寒中屹立不倒的精神,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赏析

这首诗以天山雪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丽风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诗人以青松和白雪为意象,寓意深远,既表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与艰苦,又赞美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坚韧。“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两句尤为精彩,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之情,又寄托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多次从军边塞,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与壮丽,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边疆期间所作,通过对天山雪景和青松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对边疆风光的赞美,也寄托了他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与向往,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中,青松成为了诗人心中的象征,它代表着坚韧、永恒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天山松雪何时谢,雪积千秋松万年。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出自哪首诗?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出自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庆全庵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源只今惟种桃,不种桃树不成村。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风黄菊篱,冬雪白梅枝。四时各有花堪赏,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