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的解释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自愧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的解释

唐·韦庄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

学书求见古人意,且复从师学破碑。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且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自己惭愧地拿起笔来,写出的字非常粗糙,怎么能够和古代的书法大家钟繇(锺)、王羲之(王)相提并论呢?学习书法是为了探寻古人的意境,因此我还是先跟随老师学习那些破损的石碑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韦庄对自己书法技艺的自谦和不满,认为自己目前的书法水平还很粗糙,无法与古代书法大家相比,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尤其是从破损的石碑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韦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谦逊和好学精神,首句“自惭把笔粗成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书法水平,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次句“安可远与锺王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古代书法大家的差距,表达了他对古代书法的敬仰和向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的学习态度和决心,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意境,从破损的石碑中寻找灵感,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韦庄的书法观念和学习态度,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谦逊和好学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书法学习和创作经历有关,韦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书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书法水平,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来提升自己的技艺,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自己书法技艺的自谦和不满的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古代书法的敬仰和向往,以及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来提升自己的技艺的决心和态度。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