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的解释

8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自愧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的解释

唐·韦庄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

学书求见古人意,且复从师学破碑。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且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自己惭愧地拿起笔来,写出的字非常粗糙,怎么能够和古代的书法大家钟繇(锺)、王羲之(王)相提并论呢?学习书法是为了探寻古人的意境,因此我还是先跟随老师学习那些破损的石碑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韦庄对自己书法技艺的自谦和不满,认为自己目前的书法水平还很粗糙,无法与古代书法大家相比,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尤其是从破损的石碑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韦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谦逊和好学精神,首句“自惭把笔粗成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书法水平,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次句“安可远与锺王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古代书法大家的差距,表达了他对古代书法的敬仰和向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的学习态度和决心,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意境,从破损的石碑中寻找灵感,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韦庄的书法观念和学习态度,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谦逊和好学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书法学习和创作经历有关,韦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书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书法水平,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来提升自己的技艺,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自己书法技艺的自谦和不满的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古代书法的敬仰和向往,以及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来提升自己的技艺的决心和态度。

“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