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凭君试访延龄药,岁岁瑶觞祝大椿。的释义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祝寿

凭君试访延龄药,岁岁瑶觞祝大椿。的释义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华堂开宴集嘉宾,玉树琼枝映彩云。

仙乐飘飘传万里,瑞烟袅袅绕千门。

凭君试访延龄药,岁岁瑶觞祝大椿。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任检讨,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左都御史,兼掌院学士,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谥号“文端”,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午亭文编》、《尊闻堂集》、《璞斋诗稿》等多种著作传世。

译文

在华美的厅堂中设宴款待尊贵的宾客,玉树琼枝般的装饰映照着五彩祥云,仙乐在空中飘飘荡荡,传向万里之遥,吉祥的烟雾袅袅升起,环绕着千重门户,请你试着去寻找那能够延长寿命的仙药吧,让我们每年都用美酒来祝愿你像大椿树一样长寿。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祝寿诗,通过描绘华堂盛宴、玉树琼枝、仙乐飘飘、瑞烟袅袅等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寿星的祝福和敬意。“凭君试访延龄药,岁岁瑶觞祝大椿”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寿星长寿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大椿树一样长寿不老。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华美的祝寿图景,诗人以华堂、嘉宾、玉树、琼枝、仙乐、瑞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为寿星的寿辰增添了无限的欢乐和祝福,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延龄药”和“大椿”等典故,表达了对寿星长寿的美好祝愿,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深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廷敬为某位寿星所写的祝寿诗,在古代,祝寿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常会通过写诗、作画等方式来表达对寿星的祝福和敬意,陈廷敬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官员,自然也会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寿星的祝福和敬意,还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才华,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祝寿文化和人们对长寿的美好追求。

“凭君试访延龄药,岁岁瑶觞祝大椿。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