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苕华梓绣成今古,剩赵管墨缘能似。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题画

苕华梓绣成今古,剩赵管墨缘能似。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苕华梓绣成今古,剩赵管墨缘能似。

烟雨空濛写此山,一峰削出秋云里。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皆精,其画以兰竹石最为擅长,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融,独创“板桥体”,诗文则真挚恳切,富有哲理,他一生坎坷,却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其艺术作品充满了个性与创造力。

译文

苕华与梓木的花纹交织成古今的画卷,唯有赵孟頫和管道升夫妇的笔墨情缘能够与之相媲美,在这烟雨朦胧之中,我描绘出这座山,山峰如刀削般矗立在秋日的云雾之中。

释义

“苕华梓绣成今古”一句,以苕华(一种植物的花)和梓木(一种树木)的华美纹理比喻古今艺术之美,强调其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剩赵管墨缘能似”则是指赵孟頫与管道升夫妇的深厚墨缘和卓越艺术成就,认为他们的作品能够与上述自然之美相提并论。“烟雨空濛写此山”描绘了画家在烟雨朦胧中创作山水的情景,而“一峰削出秋云里”则是对画作内容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秋云的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于画作之上的,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前人艺术成就的敬仰,首句以自然之美起兴,次句则引入赵孟頫与管道升夫妇的艺术成就,形成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巧妙对比与联系,后两句则直接描绘画作内容,以烟雨朦胧的山景和峻峭的山峰,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郑板桥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画家的独特气质。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艺术创作上深受传统影响,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一次山水写生经历有关,在烟雨朦胧的自然环境中,郑板桥被眼前的山景所触动,遂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融入画作之中,他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前人艺术成就的敬仰和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坚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画家的艺术情怀和创作精神。

“苕华梓绣成今古,剩赵管墨缘能似。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