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的释义

6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关中书院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的释义

明·冯从吾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

讲堂开处宗风在,弦诵传来道脉通。

桃李满门争秀发,菁莪遍地尽成丛。

只今海内称名士,半是当年座下翁。

作者及朝代

冯从吾(1557年—1627年),字可大,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关中学派领袖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讲学,创办关中书院,对明代及后世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冯从吾自幼聪颖好学,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生于长安一个书香门第,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及第,历任御史、大理寺丞等职,因直言敢谏,弹劾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回到家乡,致力于讲学,创办关中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他的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同时吸收王阳明心学的某些观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译文

扶持文化教育事业功劳最大,是谁让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留在关中。

讲堂开设后,学术传统得以延续,弦歌诵读之声传来,学术脉络得以贯通。

学生们如桃李般竞相绽放,才华横溢,菁莪(比喻优秀的人才)遍地,人才济济。

如今海内闻名的名士,多半都是当年书院里的学生。

释义

这首诗是对关中书院及其创办者冯从吾的赞美,首句“扶植斯文最有功”直接点明了冯从吾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次句“谁教大老老关中”以设问的形式,强调了冯从吾留在关中、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决心和行动,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书院内人才辈出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冯从吾的教育成就。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关中书院及其创办者的赞美,展现了冯从吾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卓越贡献,诗中“讲堂开处宗风在,弦诵传来道脉通”两句,既描绘了书院内学术氛围的浓厚,又体现了学术传承的重要性,而“桃李满门争秀发,菁莪遍地尽成丛”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书院内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景象。

创作背景

冯从吾在晚年回到家乡后,深感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士人追求名利,而真正的学问和道德却日益衰落,为了挽救这一局面,他毅然决定创办关中书院,致力于讲学和教育事业,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既表达了他对文化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也寄托了他对书院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冯从吾作为一位教育家和学者的崇高情怀和深远影响。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