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缲车轧轧桑阴凉,主家人立鸿雁行。的释义

6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采桑子

缲车轧轧桑阴凉,主家人立鸿雁行。的释义

唐·白居易

缲车轧轧桑阴凉,主家人立鸿雁行。

柔条脆叶易摧折,半离披处生新桑。

手攀红条摘紫葚,葚汁染衣何曾惜。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缲车(即纺车)轧轧作响,在桑树的阴凉下转动,主人家的人站立着,排成了鸿雁一样的行列,柔嫩的枝条和脆弱的叶子容易摧折,但在半离披的地方又生出了新的桑树,人们手攀着红色的枝条,采摘着紫色的桑葚,桑葚的汁液染红了衣服,他们又怎会怜惜呢?归来后饱餐一顿,到了黄昏之后,不脱蓑衣就在月光下躺卧休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采桑的场景,通过缲车的轧轧声和桑树的阴凉,展现了劳动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主家人立鸿雁行,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排列整齐、秩序井然的劳动场面,柔条脆叶易摧折,半离披处生新桑,则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手攀红条摘紫葚,葚汁染衣何曾惜,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他们不在乎衣物的脏污,只专注于手中的劳动,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则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简单而满足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村采桑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仿佛读者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宁静与和谐,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官职,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农村,与劳动人民亲密接触,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农村采桑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时期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缲车轧轧桑阴凉,主家人立鸿雁行。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