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24

诗词原文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下一句是什么?

宋·周邦彦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夜泊烟月。

遥想当时盛事,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梦里相逢南北路,狐兔丛中学究,笔底春风,吹开桃李,犹忆当年句,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实际上是对原句中部分内容的提炼与重组,原句为“遥想当时盛事,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为便于分析,我在此保持原句完整形式并融入整首词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邦彦(1056年-112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官至知隆德军府兼兵马钤辖,他的作品在婉约派中独树一帜,精于音律,词风清丽婉约,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其词作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站在石头城上眺望,天际低垂,吴楚大地尽收眼底,眼前却似乎空无一物,指点着昔日的六朝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青山依旧如壁立般矗立,昔日的战旗蔽日,战舰连云,而今只剩下白骨累累如雪,一江南北,多少英雄豪杰在此消磨了岁月。

避暑的离宫已寂寞无声,东风拂过昔日的辇路,年年芳草依旧生发,落日余晖下,松径冷冷清清,鬼火在高低处明灭闪烁,昔日歌舞升平的尊前,繁华镜中的容颜,都已悄然换作了青丝白发,千古伤心事,唯有秦淮河畔夜泊时的烟月相伴。

遥想当年那盛况,万顷烟波之上仙鹤飞去,如今又有谁能用激昂的铁板之声唱响江东?梦中相逢于南北之路,却只见狐兔丛中的书生学者,笔下春风,吹开了桃李之花,还记得当年的词句,醉魂幽幽飘扬,满地桂阴却无人怜惜。

释义

此词通过对石头城(今南京)的登临凭吊,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词中通过对六朝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豪杰消逝、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思考。

赏析

“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一句,以飞鹤远去象征昔日繁华的消逝,以“谁凭铁板唱江东”的设问,表达了对英雄豪杰不再、时代变迁的无限感慨,铁板,原指演唱时用以伴奏的乐器,此处借指慷慨激昂的歌声,暗示着那个时代已经远去,无人再能唱出那样的豪情壮志。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词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使得情感表达更加饱满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周邦彦游历江南时,面对石头城的遗迹,他深感历史沧桑,英雄豪杰的消逝,以及现实政治的不尽如人意,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对石头城的凭吊,他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