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秉铎东州,远绍尼山命脉。的释义

7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26

诗词原文

秉铎东州

秉铎东州,远绍尼山命脉。的释义

朝代:清代

作者:李鱓

秉铎东州教泽长,远绍尼山命脉香。

文脉悠悠传千古,儒风浩荡化八荒。

杏坛春暖花开日,槐市秋凉月照霜。

喜看桃李满天下,功名利禄尽文章。

作者简介

李鱓(1686年—1756年),清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举,曾任山东滕县知县、临沂知县等职,因不善逢迎上司,被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与郑燮交谊甚笃,时称“扬州八怪”之一,其画擅长花卉、竹石、松柏,尤精写意花鸟,用笔奔放,挥洒自如,色彩浓丽,造型生动。

译文

手持教鞭在东州传授学问,教育恩泽深远绵长,远远继承了孔子(尼山为孔子出生地)学问的血脉和精髓,文化的脉络悠悠流传了千古,儒家的风气浩荡广布到四面八方,杏坛在春天里春暖花开,槐市在秋天里秋月皎洁,高兴地看到学生遍布天下,他们的功名利禄都来自于文章学问。

释义

秉铎东州:手持教鞭在东州(泛指东部地区)传授学问。

远绍尼山命脉:远远继承了孔子学问的血脉和精髓。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

槐市:汉代太学生集市,借指学宫、学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东州传授学问的师长形象,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赞美和对儒家文化传承的敬仰,首联“秉铎东州教泽长,远绍尼山命脉香”直接点题,突出了师长的教育恩泽和学问传承,颔联“文脉悠悠传千古,儒风浩荡化八荒”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儒风的广布,颈联“杏坛春暖花开日,槐市秋凉月照霜”以自然景象比喻教育环境的优美和学术氛围的浓厚,尾联“喜看桃李满天下,功名利禄尽文章”则表达了对学生遍布天下、学问成就斐然的欣慰和自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鱓在山东任职期间或之后,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李鱓对教育事业和儒家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赞美和对儒家文化传承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学问和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在清代,儒家文化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文化,教育事业也备受重视,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儒家文化传承的敬仰。

“秉铎东州,远绍尼山命脉。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