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潞渚孤帆远,洪厓古树平。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湘水吟

潞渚孤帆远,洪厓古树平。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荀鹤

吟湘水吟到不胜吟,水阔云深九处寻。

日暮碧烟迷橘柚,秋来红叶满枫林。

潞渚孤帆远,洪厓古树平。

欲知此去栖栖者,两鬓如丝半百心。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聂夷中、李咸用等人齐名,有“芳林十哲”之称,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吟诵湘水之美,吟诵到无法再吟诵的地步,我四处寻觅那水阔云深的九处美景,日暮时分,碧绿的烟雾笼罩着橘柚树,秋天到来,红叶铺满了枫树林,潞渚上的孤帆渐行渐远,洪厓山下的古树与地平线相接,想要知道我这个漂泊不定的人此去何处,看我两鬓如丝,已年近半百,心中满是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诗中“潞渚孤帆远,洪厓古树平”两句,以孤帆远去和古树平地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前四句通过“水阔云深”、“日暮碧烟”、“秋来红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展现了湘水的壮丽和迷人之处,后四句则通过“孤帆远”、“古树平”等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杜荀鹤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他出身贫寒,多次应考不第,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湘水美景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潞渚孤帆远,洪厓古树平。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