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出自哪首诗?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对着夕阳叹息。

孤鹤在巢边悠闲地来回踱步,每逢竹林中的访客稀少。

嫩竹节上已露出一层新粉,红莲瓣落掉了一层红衣。

疏落的竹帘外残留着三尺余雪,小竹桌上有围棋一盘正对窗而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时的寂寞与清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两句,以雪喻竹帘外的清冷,以棋喻生活的闲适,进一步烘托了山居的静谧与雅致。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前两句“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清幽的基调,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鹤巢、荜门、绿竹、红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而“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两句,更是以雪喻景,以棋喻情,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信奉佛教,长斋奉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特点,即善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

“疏帘三尺雪,小簟一枰棋。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