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漫捲黄沙腥带血,横流苍海叠浮尸。的释义

5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漫捲黄沙腥带血,横流苍海叠浮尸。的释义

战骨碎成沙

朝代:明代

作者:张家玉

漫捲黄沙腥带血,横流苍海叠浮尸。

战场白骨缠衰草,血染山川尽赤眉。

千里关河驱战马,万重烽火入边陲。

将军空有挥鞭志,落日孤城泪满衣。

作者简介

张家玉(1615年-1647年),字元子,一字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任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失陷后,与东莞举人陈邦彦、东林党人陈子壮等起兵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张家玉与陈邦彦收复东莞城,隆武帝朱聿键晋封张家玉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清军攻陷东莞,张家玉被捕,押赴广州杀害,年仅三十二岁,永历帝追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号“文烈”。

译文

黄沙漫天卷起,带着血腥与血滴,苍茫的大海中漂浮着层层叠叠的尸体,战场上白骨累累,与衰败的野草缠绕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山川,仿佛都是愤怒的赤眉军,千里关河之上,战马奔腾,万重烽火照亮了边疆,将军虽然空有挥鞭驱敌的壮志,但面对落日孤城,只能泪湿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黄沙、浮尸、白骨、衰草、血染的山川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悲壮的战争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将士们的深切同情。

赏析

张家玉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悲怆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而著称,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场的残酷景象,黄沙、浮尸、白骨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诗人也通过“将军空有挥鞭志,落日孤城泪满衣”等诗句,表达了对将士们壮志未酬、身陷绝境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明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张家玉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将领,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战场的惨烈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也寄托了他对明朝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战争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张家玉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的深刻体现。

“漫捲黄沙腥带血,横流苍海叠浮尸。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