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宜春进士兼文武,好是青云共激昂。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文武青云

宜春进士兼文武,好是青云共激昂。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李昴英

宜春进士兼文武,好是青云共激昂。

笔底春风生锦绣,刀头秋月映锋芒。

胸怀壮志凌霄汉,身负奇才震四方。

他日功成名就日,归来依旧醉家乡。

作者简介

李昴英,字俊明,号文溪,宋代著名文学家、官员,生于南宋理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多才,不仅文采飞扬,且精通武艺,是当地有名的才子,李昴英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其诗文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宜春有位进士,既擅长文学又精通武艺,真是令人振奋,仿佛与青云一同激昂,他笔下生花,如春风般吹拂出锦绣文章;刀法娴熟,秋月映照下刀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胸怀壮志,凌云而上,直冲霄汉;身怀奇才,威震四方,待到将来功成名就之时,他仍将不忘初心,回到家乡,沉醉于那片养育他的土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宜春进士的文武双全形象,表达了对这位才子才华与志向的赞美,首句点明人物身份与特点,次句以“青云”象征高远志向,三四句分别用“笔底春风”和“刀头秋月”比喻其文学与武艺的高超,五六句则进一步强调其胸怀壮志与奇才,尾句则展望其未来的成就与不忘初心。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一位文武兼备的进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才子的崇敬与向往,诗中“笔底春风生锦绣,刀头秋月映锋芒”两句尤为精彩,既形象地描绘了进士的文学与武艺,又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其才华的卓越,全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既是对个人才华的赞美,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昴英早年,当时他或许正处于对人生充满憧憬与激情的时期,通过对一位文武双全的进士的描绘,李昴英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子的崇敬与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文武兼备人才的重视与推崇,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念。

“宜春进士兼文武,好是青云共激昂。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