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饮酒·其五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出自哪首诗?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虽然“陶公意何厚”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结合“悠然见南山”及陶渊明(陶公)的生平与作品风格,可以对此诗进行深度解析,以体现陶公之意。)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然和谐的高洁志趣。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志高远,自然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释义

此诗主要描画了诗人隐居田园后的生活与心境,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悠然见南山”一句,是此诗的精华所在,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心境,以及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高洁情怀,诗人通过采菊、见山、观鸟等日常活动,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田园诗的典范之作。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是一个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他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但很快就对官场的腐败和虚伪感到厌倦,于是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至于“陶公意何厚”,可以理解为陶渊明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深厚情感,以及他通过诗歌传达出的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