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于嗟斯民,谁启谁觉。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25)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大雅·荡》

于嗟斯民,谁启谁觉。出自哪首诗?

朝代:西周

作者:佚名

荡荡上天,照临下土。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于嗟斯民,谁启谁觉。

作者简介

《大雅·荡》的作者为佚名,即无名氏,因为这首诗是西周时期的民间歌谣或宫廷乐章,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西周时期的诗歌多收录于《诗经》之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以及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等。

译文

上天广阔无垠,照耀着四方大地。

在这世间各处,人们或居或行。

人们在这里谈论,人们在这里低语。

唉,这些百姓啊,谁能启发他们,谁又能让他们觉醒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天的广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百姓觉醒的期盼。“于嗟斯民,谁启谁觉”一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百姓能否被启发、能否觉醒的深切关注。

赏析

《大雅·荡》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的复杂面貌,诗人通过对上天的描绘,突出了其广阔无垠、普照万物的特性,以此作为对比,反衬出人间社会的纷扰与混乱,诗人通过描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谈举止,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诗人以“于嗟斯民,谁启谁觉”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同情,也寄托了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简洁中蕴含深意,在平淡中透出深情,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易于理解,使得其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读者产生共鸣。

创作背景

《大雅·荡》创作于西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周王朝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首诗也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对上天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期盼。

“于嗟斯民,谁启谁觉。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