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的释义

8个月前 (01-25)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村居苦寒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的释义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夜半呼儿乘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译文

在唐德宗贞元八年的十二月,连续五天大雪纷纷,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了,何况那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户有八九户贫穷,凛冽的北风吹得像利剑一样,破旧的布絮根本遮不住身体,只能点燃蒿草和荆棘取暖,愁苦地坐着等天亮,才知道在大寒天里,种田的人更加辛苦,看看我自己,关紧了草堂之门,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着还是躺着都觉得很温暖,庆幸自己没有受到饥寒之苦,也不用像农民那样辛苦劳作,想到他们的处境,真是觉得十分惭愧,我问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呢?寒冷的夜晚,鸡得到食物后,便呼唤同伴一起分享;而贫穷的老人,自己都没有衣服穿,却仍然紧紧抱着自己的孙子,半夜里就喊起儿子,趁着天刚破晓,在寒冷的天气里耕田,瘦弱的牛也因筋疲力尽而行走艰难,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认为田里的庄稼是自然而然长成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冬时节农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农民的艰辛,诗中“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极端贫困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寒冬时节农民的苦难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愧疚,诗中“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两句,以动物和人的对比,突出了农民的贫困和无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当时白居易正在长安任职,他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苦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农民的艰辛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用自己的笔触,为农民发声,为正义呐喊。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