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能赏能禅,缵承伏牺。的释义

8个月前 (01-25)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能赏能禅

能赏能禅,缵承伏牺。的释义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能赏能禅两不违,去来飘忽似云归。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机。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缵承伏牺传古道,清风明月共相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既能欣赏美景又能领悟禅机,来去自如如同云彩般飘逸。

在千峰之巅没有束缚与羁绊,于万象丛中领悟自然的奥秘。

不向人间争名夺利,只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

继承伏羲的古道,与清风明月相伴相依。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心境,首联“能赏能禅两不违”点明主题,即诗人既能欣赏自然美景,又能领悟禅宗的深奥哲理,两者并不矛盾,颔联“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自由的状态,颈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尾联“缵承伏牺传古道,清风明月共相依”则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思想的继承,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宗哲理的领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千峰之巅、万象丛中的自由状态,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心境,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敬仰和继承,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转而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和宁静,在游历山水、参悟禅宗的过程中,诗人逐渐形成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心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禅宗哲理的领悟以及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敬仰和继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普遍心态。

“能赏能禅,缵承伏牺。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