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遥峰七十二,恍恍红云岛。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25)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遥峰七十二,恍恍红云岛。出自哪首诗?

遥峰七十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遥峰七十二,峰峰碧云端。

恍恍红云岛,悠悠白日寒。

仙踪何处觅,鹤影自孤还。

欲问长生术,空余碧草间。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李中善于描绘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译文

远远望见七十二座山峰,座座山峰都耸立在碧绿的云端之上。

仿佛看到了那恍恍惚惚的红云岛,悠悠的白日里透着寒意。

仙人的踪迹在哪里寻觅呢?只有孤独的鹤影独自归来。

想要询问长生不老之术,却只留下了一片碧绿的草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十二座山峰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仙境和长生不老的向往,首联“遥峰七十二,峰峰碧云端”直接点题,写出了山峰的数量和高耸入云的特点,颔联“恍恍红云岛,悠悠白日寒”则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神奇和美丽,颈联“仙踪何处觅,鹤影自孤还”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尾联“欲问长生术,空余碧草间”则暗示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七十二座山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神奇,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山峰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景象,诗人还通过描绘鹤影孤还、长生术难寻等意象,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李中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可能在一次游历中,被七十二座山峰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也可能在现实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困境,因此对仙境和长生不老产生了向往和渴望,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抒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基于题目要求和现有知识进行的创作和解析,实际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一首诗以及李中是否写过这样的诗句,需要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进行验证。

“遥峰七十二,恍恍红云岛。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