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休作朱明一姓看。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咏史

休作朱明一姓看。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休作朱明一姓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他的诗歌往往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多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情感丰富而含蓄。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做枕头,难道只有珍珠装饰的车子才算豪华?

远征的良驹再难遇上青海的骏马,想拔尽蜀山猛虎更是力所不及。

有几人能如舜帝般唱响南风歌?历代兴亡,切莫将国家命运看作一家一姓的兴衰。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指出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勤俭或奢侈密切相关,诗人用反问和比喻的方式,强调了勤俭的重要性,并批评了那些追求奢华生活的统治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认为不应将国家的兴衰仅仅看作是一个家族或姓氏的兴衰。

赏析

这首诗以史为鉴,深刻揭示了国家兴衰的根源,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使诗句更加有力,情感更加鲜明,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青海马”和“蜀山蛇”分别象征着国家的外患和内忧,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和深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他深感国家命运多舛,对统治者的奢侈无度感到愤怒和忧虑,他创作了这首诗,以史为鉴,希望统治者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勤俭治国,避免国家的衰败,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休作朱明一姓看”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不应仅仅看作是一个家族或姓氏兴衰的深刻见解,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针对性。

“休作朱明一姓看。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