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耳目诱於物,颠倒不有躬。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2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耳目诱於物,颠倒不有躬”,这句诗实际上出自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耳目诱於物,颠倒不有躬。全诗是什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魏晋·阮籍

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物同所归,贵贱何忧愁。

朱颜逐日衰,白发随日稠。

心非木石具,岂感长寿忧。

立言遗万世,何必待羲农。

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休。

大道有常经,俗异蔽固久。

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顔。

愿得同怀人,一朝共语笑。

耳目诱於物,颠倒不有躬。

岩穴隐沦士,荣期绮季徒。

贵贱虽异等,要当俱为娱。

富贵尊荣者,莫不视所如。

作者简介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的诗歌代表了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咏怀八十二首》尤为著名,多以“忧思独伤心”为主题,风格隐晦曲折,旨趣深远,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译文

太阳早晨升起就不再那么旺盛,白天很快就到了黄昏,离开这个世界就像低头和抬头之间那么短暂,怎么能够和漫长的九秋相比呢?人生就像尘土和露水一样短暂,而天道却遥远而长久,万物最终都将归于同一归宿,贵贱又有什么好忧愁的呢?红润的容颜一天天衰老,白发一天天增多,人心不是木头和石头,怎么能不感到长寿的忧虑呢?留下言论给后世,何必一定要等到伏羲和神农的时代呢?人生浮沉各异,会合何时能休止?大道有常经,世俗的偏见却长久地遮蔽了真相,慷慨地思念古人,梦想着见到他们的容颜,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朝共语共笑,但耳目被外物所诱惑,以至于颠倒了自己的本性,那些隐居在岩穴中的隐士,如荣启期和绮季等人,虽然贵贱不同,但都能找到各自的乐趣,那些富贵尊荣的人,也都在追求着他们自己的所愿。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阮籍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俗偏见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人生与天道、贵贱与忧愁、朱颜与白发等,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同时表达了对大道的向往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诗人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在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深刻地反映了阮籍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世俗偏见的荒谬和可笑,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大道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而引人深思,是阮籍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阮籍对人生和世事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对世俗偏见和权贵们的虚伪感到不满和厌恶,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阮籍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是阮籍的一首佳作,它深刻地反映了阮籍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在阮籍的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耳目诱於物,颠倒不有躬。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