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的释义

8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题双林寺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的释义

宋·王安石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

千载空余莲社迹,一灯犹照影堂微。

风吹柏子声声急,月照山前人影稀。

唯有佛光常不灭,夜深依旧照寒扉。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但因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峻切豪放。

译文

芙蓉花已开入双林寺的寂静之中,山谷间如今传颂着佛祖的法衣,千百年来只留下莲社(佛教徒结社修行之地)的遗迹,一盏微弱的灯火仍照亮着影堂(供奉佛像或祖师像的地方),风吹动柏子发出急促的声响,月光照耀着山前,人影稀疏,只有那佛光永远不灭,夜深时依旧照耀着寒冷的寺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双林寺的幽静与庄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佛教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佛光的赞美,诗中“芙蓉已入双林寂”一句,以芙蓉花象征佛教的清净与高雅,而“山谷今传佛祖衣”则强调了佛教法脉的传承与延续。

赏析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双林寺的幽静与庄严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以“芙蓉”和“佛祖衣”为象征,点明了佛教的清净与法脉的传承;颔联通过“莲社迹”和“一灯微”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佛光的微弱而坚定;颈联则以“风吹柏子声声急,月照山前人影稀”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双林寺的幽静与神秘;尾联则以“唯有佛光常不灭,夜深依旧照寒扉”作结,强调了佛光的永恒与普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曾积极参与变法革新,但因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而最终失败,在变法失败后,他一度心灰意冷,对政治失去了信心,在此期间,他游历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双林寺的幽静与庄严,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佛光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