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的释义

6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题双林寺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的释义

宋·王安石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

千载空余莲社迹,一灯犹照影堂微。

风吹柏子声声急,月照山前人影稀。

唯有佛光常不灭,夜深依旧照寒扉。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但因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峻切豪放。

译文

芙蓉花已开入双林寺的寂静之中,山谷间如今传颂着佛祖的法衣,千百年来只留下莲社(佛教徒结社修行之地)的遗迹,一盏微弱的灯火仍照亮着影堂(供奉佛像或祖师像的地方),风吹动柏子发出急促的声响,月光照耀着山前,人影稀疏,只有那佛光永远不灭,夜深时依旧照耀着寒冷的寺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双林寺的幽静与庄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佛教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佛光的赞美,诗中“芙蓉已入双林寂”一句,以芙蓉花象征佛教的清净与高雅,而“山谷今传佛祖衣”则强调了佛教法脉的传承与延续。

赏析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双林寺的幽静与庄严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以“芙蓉”和“佛祖衣”为象征,点明了佛教的清净与法脉的传承;颔联通过“莲社迹”和“一灯微”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佛光的微弱而坚定;颈联则以“风吹柏子声声急,月照山前人影稀”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双林寺的幽静与神秘;尾联则以“唯有佛光常不灭,夜深依旧照寒扉”作结,强调了佛光的永恒与普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曾积极参与变法革新,但因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而最终失败,在变法失败后,他一度心灰意冷,对政治失去了信心,在此期间,他游历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双林寺的幽静与庄严,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佛光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芙蓉已入双林寂,山谷今传佛祖衣。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