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罗浮隐者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出自哪首诗?

唐·贾岛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

邦无争战伐,阁有卷书存。

石室开琴曲,松风送酒樽。

白云生远岫,飞去入无门。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言律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作诗态度极为严谨,每字每句都经过反复推敲,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

译文

我想要隐居在罗浮山,但心中仍然怀念着君主的恩德,国家没有战乱纷争,楼阁中藏书丰富,在石室中弹奏琴曲,松风送来酒香,白云从远处的山峦升起,飘然而去,仿佛进入了无门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贾岛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安定、文化繁荣的欣慰之情,首联“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点明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既想隐居山林,又难忘君主的恩德,颔联“邦无争战伐,阁有卷书存”描绘了国家和平、文化昌盛的景象,颈联“石室开琴曲,松风送酒樽”则具体描绘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尾联“白云生远岫,飞去入无门”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深沉,情感丰富,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又没有完全忘却现实,对国家的安定和文化繁荣感到欣慰,这种矛盾心理在诗中得到了巧妙的体现,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石室”、“松风”、“白云”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贾岛生活的某个时期,国家可能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这为他的隐居生活提供了可能,贾岛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对文化繁荣也充满了向往,他在这首诗中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国家安定、文化繁荣的欣慰之情,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