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离离四五百竿竹,落落二三千尺松。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山居

离离四五百竿竹,落落二三千尺松。的意思及出处

唐·皎然

离离四五百竿竹,落落二三千尺松。

寒云暮卷山半紫,秋风夜扫林半空。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皎然,生活在中唐时期,约公元720年至约公元798年之间,皎然是一位僧人,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茶学家,与颜真卿、韦应物、灵一等诗人有交往,诗风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信奉道教,后皈依佛门,成为一代诗僧,皎然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竹林密集有四五百竿竹子,松树高大有二三千尺,傍晚时分,寒云在山间缭绕,将山染成了半紫的颜色;秋风在夜晚横扫过树林,使树林变得半空无叶。

释义

“离离四五百竿竹”描绘了竹林的茂密和繁盛,“落落二三千尺松”则展现了松树的挺拔和高大,后两句“寒云暮卷山半紫,秋风夜扫林半空”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居秋景图,前两句通过竹子和松树的描绘,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后两句则通过寒云和秋风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冷和萧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山居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皎然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山居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傍晚,面对眼前的自然景象,心生感慨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

“离离四五百竿竹,落落二三千尺松。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