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使人观石及爱竹,知有真个赵元静。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观石爱竹

使人观石及爱竹,知有真个赵元静。全诗是什么?

明·赵元静

奇石嶙峋映碧苔,幽篁摇曳伴风来。

使人观石及爱竹,知有真个赵元静。

作者及朝代

作者:赵元静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赵元静,即赵贞吉(1507年-1576年),字孟静,号江右,四川内江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历官编修、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兼国子祭酒等职,赵贞吉学识渊博,工于诗文,尤精理学,是明代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罗洪先、王畿、聂豹齐名,并称“江右四大家”,其著作颇丰,有《赵文肃公文集》等传世。

译文

奇形怪状的石头嶙峋地映照着碧绿的青苔,幽深的竹林在风中摇曳生姿。

让人在观赏石头的同时,也爱上了竹子,由此可知,这世界上确有真正的赵元静(我)存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奇石与幽篁(竹子)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使人观石及爱竹,知有真个赵元静”一句,既是对自我存在的肯定,也透露出诗人希望世人能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他内心的真实与纯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奇石与幽篁,一硬一柔,相得益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后两句,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体现了其自信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元静仕途较为平稳,心境相对宁静的时期,作为一位理学家和文学家,赵元静对自然之美有着独到的感悟和热爱,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常常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游览山水时,被眼前的奇石与幽篁所触动,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赵元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使人观石及爱竹,知有真个赵元静。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