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才大终难住,东浮景渐暄。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6)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浮萍

才大终难住,东浮景渐暄。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才大终难住,东浮景渐暄。

长飘如落絮,远漾似流烟。

尽日随流水,终宵伴钓船。

生涯无定居,泛泛逐流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才华横溢终究难以久居一地,向东漂泊时景色逐渐变得温暖,如同飘落的柳絮般长久飘荡,又似流动的烟雾般远扬,整日随着流水漂泊不定,整夜伴随着钓船度过,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随波逐流度过岁月。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浮萍的漂泊无依,隐喻了诗人自己才华横溢却难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境遇,首句“才大终难住”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难以安定下来的无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浮萍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生活漂泊不定的感慨,诗中“才大终难住”一句,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长飘如落絮,远漾似流烟”等句,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浮萍的漂泊无依,同时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长期的漂泊和流离失所,生活十分艰难,诗人通过描绘浮萍的漂泊无依,隐喻了自己才华横溢却难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境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杜甫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首诗正是他这一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

“才大终难住,东浮景渐暄。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