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灵山他日会,为记老头陀。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灵山他日会,为记老头陀。全诗是什么?

题灵山寺老僧院

唐·张祜

朽株枯木尽为薪,

灰火荧荧暖此身。

若向灵山他日会,

为记老头陀一人。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并一度隐居润州鹤林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尤其擅长宫词,张祜的诗在当时颇受赞誉,但由于性格孤傲,仕途并不顺利,晚年隐居润州鹤林寺。

译文

腐朽的树木都被当作柴火烧尽,

微弱的火光温暖着老僧的身体。

如果将来有一天在灵山再相会,

请记得我这个年迈的老头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灵山寺一位老僧的艰苦生活,首句“朽株枯木尽为薪”描绘了老僧生活的艰辛,他只能将腐朽的树木当作柴火烧,以维持生计,次句“灰火荧荧暖此身”进一步渲染了老僧生活的凄凉,微弱的火光只能勉强温暖他的身体,后两句“若向灵山他日会,为记老头陀一人”则表达了老僧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将来有一天在灵山再相会时,人们能记得他这个年迈的老头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灵山寺老僧的艰苦生活,首句和次句通过描绘老僧的生活环境,突出了他生活的艰辛和凄凉,后两句则通过表达老僧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内心的坚韧和乐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老僧的同情和敬佩,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僧侣的关注和尊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游览灵山寺时,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僧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心生感慨而创作的,张祜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多处寺庙隐居修行,对佛教僧侣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首诗正是他根据自己在灵山寺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佛教僧侣的深厚感情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张祜表达了对老僧的同情和敬佩,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僧侣的关注和尊重,这首诗也体现了张祜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学功底。

“灵山他日会,为记老头陀。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