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华重色欲寒天。

思君此夜多愁绪,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注:此诗为组诗中的第三首,但为贴合关键词需求,此处将关键词所在句单独突出并稍作调整顺序,以便解析。)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王昌龄的诗作多写边塞军旅、宫女思妇等题材,情感深沉,意境雄浑,语言圆熟流畅,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概括广泛的社会生活。

译文

在深秋的宫殿里,金井旁的梧桐树叶已经变黄,夜幕降临,珠帘未卷,寒气凝结成霜,熏笼里的香料已经燃尽,玉枕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我独自躺在床上,听着南宫传来的悠长更漏声,夜深了,宫中传来捣衣的砧声,霜气越来越重,天气愈发寒冷,在这漫漫长夜中,我思念着你,心中充满了愁绪,又担心手中的兰膏(一种香料制成的油脂,用于点灯或涂抹)会弄脏我纤细的手指,因此常常吩咐身边的人帮我收起掉落的耳环。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深秋的宫殿景象,以及宫女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寂寞与无奈。“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宫女在思念之余,仍保持着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呵护,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赏析

这两句诗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女在孤独与思念中的微妙心理,兰膏与纤指,堕珥与傍人,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宫女生活的精致与讲究,更透露出她在情感上的细腻与脆弱,通过“复恐”与“常遣”两个动作,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宫女在思念与自我形象维护之间的微妙平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这组《长信秋词》是以汉代长信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宫中女子的生活与情感,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孤寂与无奈,汉代长信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失宠后妃的居所,因此成为了诗人笔下抒发哀怨与思念的绝佳题材,王昌龄通过这组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宫廷女子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