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频烦纶綍下,次第甲兵空。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频烦纶綍下,次第甲兵空。全诗是什么?

唐·虞世南

敛襟辞阙辇,弩骑发层阿。

羽檄流千里,军书度五河。

源长水不竭,云去山无多。

频烦纶綍下,次第甲兵空。

作者及朝代

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舍人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从不懈怠,书师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妙得其体,尤工草书,累官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作者简介

虞世南自幼聪敏,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兼擅文学与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关注,在政治上,他忠诚正直,深受唐太宗信任,曾任弘文馆学士,参与编纂《群书治要》等重要典籍。

译文

我整理衣襟辞别皇宫,乘着马车出发,军队从高山之巅出发,紧急的军令像流水般迅速传遍了千里之地,军事文书也跨越了五条大河,水源长远,水流就不会枯竭;云彩飘去,山峦依旧显露无遗,皇帝频繁地下达诏令,于是各地的战事逐渐平息,甲胄兵器也渐次收藏起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秋时节出塞的情景,通过“敛襟辞阙辇”等句展现了离别的场景,“羽檄流千里,军书度五河”则反映了战争的紧张与频繁,而“频烦纶綍下,次第甲兵空”则表达了皇帝通过频繁发布诏令,成功平息战乱,使得兵器入库、战事停歇的愿景。

赏析

这首诗以出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紧张与和平的愿景,诗人以“敛襟辞阙辇”开篇,既表现了离别的庄重,又暗示了此次出行的目的——为国效力,中间两句“羽檄流千里,军书度五河”则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广泛,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而结尾两句“频烦纶綍下,次第甲兵空”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期待,通过皇帝的英明决策,使得战事得以平息,国家重归安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朝初期,当时国家刚刚统一,但边境地区仍时有战乱,虞世南作为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对国家的安危有着深切的关注,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又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初期皇帝通过英明决策,成功平息战乱,实现国家安宁的历史背景。

“频烦纶綍下,次第甲兵空。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