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常恐斯文无砥柱,独推佳句有师承。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十二

常恐斯文无砥柱,独推佳句有师承。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常恐斯文无砥柱,独推佳句有师承。

风前月下谁吟得,千古曹刘得我心。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及第,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年),擢尚书省掾,转员外郎,金亡后,避居河南,晚年移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元宪宗七年(1257年),病逝于获嘉县寓舍,享年六十八。

译文

我常常担心文学之道没有坚实的支柱来支撑,唯独推崇那些有师承关系的优美诗句,在风前月下,谁能吟咏出如此佳作?只有千古流传的曹植和刘勰才能真正懂得我的心意。

(注:原诗中“曹刘”可能泛指曹植、刘桢等建安七子中的杰出代表,这里为便于理解,简化为曹植和刘勰,实际应指代更广泛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释义

首句“常恐斯文无砥柱”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传承与发展的深深忧虑,担心文学之道失去坚实的支撑,次句“独推佳句有师承”则指出,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他特别推崇那些有师承关系、能够传承前人优秀传统的佳作,后两句“风前月下谁吟得,千古曹刘得我心”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曹植、刘勰等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在他心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他们的作品才能真正触动自己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论诗绝句系列中的一首,体现了他对文学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和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优秀作品的推崇,首句以“常恐”二字开篇,奠定了全诗忧虑的基调;次句则以“独推”二字突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后两句则以设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出了自己心中的文学偶像——曹植、刘勰等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又展现了对优秀作品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元好问生活在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元好问对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他通过创作论诗绝句系列,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优秀作品的推崇,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元好问对文学之道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也体现了元好问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厚底蕴和卓越才华。

“常恐斯文无砥柱,独推佳句有师承。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