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同休颂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出自哪首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

皇恩被九垓,海宇歌来世。

玉烛调四时,金瓯固万世。

童叟皆欢庆,共此太平日。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李峤才思敏捷,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歌颂太平盛世,语言清新流畅,风格典雅庄重。

译文

国家社稷正享受着共同的安宁与繁荣,这辉煌成就连孩童都能看见。

皇恩浩荡,遍及天下每一个角落,人们期待着未来世代的继续歌颂。

如同玉制的蜡烛调节着四季的冷暖,国家政权稳固,将永远传承万世。

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沉浸在欢庆之中,共同享受着这难得的太平岁月。

释义

“宗社方同休”意指国家与民众共同享受着安宁与繁荣;“彪炳见孩稚”则形容国家的辉煌成就连孩童都能感知,强调了国家繁荣的普遍性和显著性。“皇恩被九垓”表达了皇恩浩荡,惠及天下的意思;“海宇歌来世”则预示着人们期待着未来世代的继续繁荣与歌颂。“玉烛调四时”用玉烛比喻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和谐,能够调节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金瓯固万世”则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政权的稳固与长久。“童叟皆欢庆”描绘了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欢庆的场景;“共此太平日”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以“同休”为主题,歌颂了国家与民众的共同繁荣与安宁,首联“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直接点题,强调了国家繁荣的普遍性和显著性,颔联“皇恩被九垓,海宇歌来世”则进一步描绘了皇恩浩荡、惠及天下的场景,以及人们对未来世代的期待与憧憬,颈联“玉烛调四时,金瓯固万世”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和谐以及稳固与长久,尾联“童叟皆欢庆,共此太平日”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以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欢庆的场景作为结尾,使全诗充满了喜庆与祥和的气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担任宰相期间,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之中,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李峤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深感国家之强盛、人民之安乐,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歌颂这一太平盛世,通过描绘国家与民众的共同繁荣与安宁,以及人们对未来世代的期待与憧憬,李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峤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与敏锐的观察力,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