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题笔

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的意思及出处

宋·陆游

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

老眼昏花看不足,夜窗细字得频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未曾拥有一尾子鱼(此处可能借指珍贵之物或难得的经历),却又答应了友人获取毘陵(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的苍鼠毫笔(古代名贵的毛笔),老眼昏花,即便是这样珍贵的笔,也总觉得看不够清楚,于是夜晚在窗前,借着微弱的灯光,频繁地用它来敲打(此处引申为仔细推敲、书写)细小的文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珍贵文具的渴望与使用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晚年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文字艺术的热爱,子鱼与苍鼠毫笔均为难得之物,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老眼昏花与夜窗细字的对比,则反映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不减对学问的热情与努力。

赏析

陆游此诗以物寄情,通过“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的表述,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老眼昏花看不足,夜窗细字得频敲”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即使视力不佳,也依然坚持在夜晚的灯光下推敲文字,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步入暮年,但依旧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陆游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不忘国家与民族,其诗歌中常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珍贵文具的珍视与使用,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情趣,也折射出他对学问与文化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