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伫立高楼人不寐,要迎曙色海东头。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高楼晓望

伫立高楼人不寐,要迎曙色海东头。上一句是什么?

宋·杨万里

伫立高楼人不寐,要迎曙色海东头。

天鸡唱破苍茫晓,万井初醒睡眼流。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其独特的“诚斋体”,他的作品语言通俗明快,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站在高楼上久久不愿睡去,只为迎接从海东初升的太阳,当天空中的雄鸡唱破了苍茫的夜色,千家万户的人们才从睡梦中醒来,睡眼惺忪。

释义

“伫立高楼人不寐,要迎曙色海东头”两句,描绘了诗人深夜不眠,独自站在高楼上,满怀期待地迎接东方初升的太阳的情景,诗人通过“伫立”、“不寐”等词,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新一天的期待,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天鸡报晓、万井初醒的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晨曦图,诗人通过“伫立高楼”的意象,展现了自己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而“人不寐”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后两句通过天鸡报晓和万井初醒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新一天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或人生低谷时期,面对困境和挫折,诗人没有消沉和沮丧,而是选择了坚守和期待,他通过描绘自己深夜不眠、迎接曙光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高楼晓望》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的佳作,通过描绘诗人迎接曙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伫立高楼人不寐,要迎曙色海东头。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