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晚次淮阳

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全诗是什么?

唐·张继

落帆逗淮水,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芦花岸,雁下芦花碛。

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

作者及朝代

张继,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其中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契甚厚,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授校书郎,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与刘长卿为诗友,自谓“名位相后,文场同科,亦何所负”,长卿赠诗云:“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张郎中酬朱侍御见寄》)酬和颇多,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全唐诗》编为二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译文

降下船帆,停泊在淮水边,将船靠岸停泊在孤零零的驿站旁,大风突起,江面上波涛汹涌,太阳西沉,天色昏暗,人们回到长满芦花的岸边,大雁落在芦花丛中,船行经过几座烽火台,远远听到村里寺庙的钟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停泊在淮阳(今江苏淮安附近)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首联“落帆逗淮水,停舫临孤驿”点明了停泊的时间和地点,孤驿”二字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颔联“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通过描绘大风和夕阳,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颈联“人归芦花岸,雁下芦花碛”通过描绘人们和大雁归巢的情景,反衬出诗人的漂泊无依,尾联“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则以钟声作为结尾,既点明了时间(傍晚),又通过钟声传递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继在旅途中创作的,当时他可能正乘船沿淮河而下,傍晚时分停泊在淮阳附近,面对茫茫的水面和孤独的驿站,诗人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佳作。

“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钟声。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