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下一句是什么?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满襟,壮志未酬,徒自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谁归?

其中关键句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孝祥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高中状元,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词风豪迈奔放,与辛弃疾相近,是南宋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书法亦名重一时,传世墨迹有《临存帖》、《六安帖》、《虞美人词》等。

译文

(整首词译文较长,仅翻译关键句)

壮士应当重视的是为国捐躯,个人的成败得失并不值得计较。

释义

“壮士贵丧元”中的“丧元”指牺牲生命,“元”即首,这里代指生命;“成偾非所计”中的“偾”意为失败,“非所计”即不值得考虑,整句表达了壮士应当勇于为国捐躯,个人的失败和生死不应成为阻碍其为国效力的顾虑。

赏析

这句词是张孝祥在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时,对英雄豪杰应有的气节和态度的赞美,它体现了南宋时期,面对外敌入侵,有志之士渴望为国效力,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词中“壮士贵丧元”的豪迈与“成偾非所计”的豁达,共同构成了词人对于英雄主义的高度颂扬。

创作背景

这首《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张孝祥在建康(今南京)任留守时所作,当时南宋与金朝对峙,边境战事频繁,张孝祥作为一位有志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个人壮志难酬,于是写下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赞美,词中“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英雄气概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