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暮江景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的意思及出处

唐·张籍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

暝色随云合,波光共月晖。

渔歌归浦远,客棹入芦微。

欲问今宵渡,何人得伴归。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自然流畅,多写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野老歌》等。

译文

晴朗的天空下,岸边花朵明艳,江面显得格外宽阔,傍晚时分,帆船在江面上缓缓转动,江面仿佛因船只的行驶而显得更加丰盈,暮色随着云朵渐渐聚合,波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渔歌从远处的渡口传来,客船缓缓驶入芦苇丛中,想要询问今晚谁能伴我一起渡过这江面,却无人应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的宁静与美丽,首联“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晴日下江边的美景和傍晚时分江面的繁忙,颔联“暝色随云合,波光共月晖”则进一步描绘了暮色降临、月光洒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颈联“渔歌归浦远,客棹入芦微”通过渔歌和客船的描写,展现了江面上人们的活动和生活,尾联“欲问今宵渡,何人得伴归”则以问句结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陪伴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首联的“花明晴岸阔”和“帆转暮江肥”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景象,吸引了读者的目光,颔联的“暝色随云合,波光共月晖”则通过暮色和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面之中,颈联的“渔歌归浦远,客棹入芦微”则通过渔歌和客船的描写,展现了江面上人们的活动和生活,使诗歌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尾联的“欲问今宵渡,何人得伴归”则以问句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陪伴的渴望,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籍在游历四方、定居洛阳后所作,他通过对傍晚时分江面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孤独感和对陪伴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在唐代,诗歌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抒发志向的重要方式之一,张籍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