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行尽把妖氛扫,笳鼓风清奏凯归。的释义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平蛮诗

此行尽把妖氛扫,笳鼓风清奏凯归。的释义

唐·李德裕

蛮烟瘴雨洗征衣,

天远蛮山接翠微。

此行尽把妖氛扫,

笳鼓风清奏凯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德裕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德裕,字文饶,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中书侍郎李吉甫之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在政治上,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以功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并多次平定边疆叛乱,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上,他的诗文俱佳,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李德裕文集》等传世。

译文

在蛮荒之地,瘴气与烟雨交织,浸湿了战士们的征衣;

天际遥远,蛮山连绵,与青翠的山色相接。

此次出征,誓要将所有的妖氛(指叛乱或邪恶势力)一扫而空;

在清风中,笳鼓声声,我们奏响凯歌,胜利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德裕率领军队平定边疆叛乱、凯旋而归的壮丽场景,首句“蛮烟瘴雨洗征衣”描绘了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次句“天远蛮山接翠微”则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辽阔与壮美;第三句“此行尽把妖氛扫”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叛乱、消除邪恶势力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末句“笳鼓风清奏凯归”则描绘了胜利归来的喜悦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疆的壮美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首句和次句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环境,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第三句和末句则通过表达诗人的决心和信念,将全诗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德裕在平定边疆叛乱后所作,当时,唐朝边疆地区频繁发生叛乱,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李德裕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毅然决然地率领军队前往边疆平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他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胜利归来的途中,他满怀豪情地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此行尽把妖氛扫,笳鼓风清奏凯归。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