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嗟余留滞者,把袂意偏盈。的解释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南归别京邑

嗟余留滞者,把袂意偏盈。的解释

唐·韦庄

楚客欲归南浦去,江人争唱石城花。

嗟余留滞者,把袂意偏盈。

落日千帆影,秋风万里情。

空余惆怅意,长入故园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楚地的旅人想要回到南浦去,江边的人们争相吟唱着石城的花开。

可叹我这个滞留在此的人啊,握着衣袖离别的情意更加充盈。

落日映照下,千帆竞发的影子渐行渐远,秋风中满载着万里的离情。

只留下满腔的惆怅,长久地萦绕在故乡的青翠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京邑)南归时的情景,首联以“楚客”自喻,表达了归乡的愿望;颔联“嗟余留滞者,把袂意偏盈”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故不能立即归乡,与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颈联通过“落日千帆影,秋风万里情”的壮阔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尾联则以“空余惆怅意,长入故园青”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全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情,特别是“嗟余留滞者,把袂意偏盈”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不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落日千帆影,秋风万里情”两句,以景寓情,既展现了离别的宏大场景,又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人本人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战乱、流离失所等,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京城任职或游历多年后,因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时所作,面对即将离开的京城和友人,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离别诗。

“嗟余留滞者,把袂意偏盈。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