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关若失走平地,铁骑半日趋京华。的释义

5个月前 (01-29)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潼关怀古

此关若失走平地,铁骑半日趋京华。的释义

唐·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附加句:此关若失走平地,铁骑半日趋京华。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特此加入作为解析的一部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养浩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69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监察御史,以直言敢谏著称,晚年辞官归隐,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以散曲最为著名,风格豪放,语言质朴自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想起那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附加句)

如果潼关失守,敌人就如行走在平地上一般,铁骑只需半天就能抵达京城。

释义

原诗通过对潼关地势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附加句则强调了潼关作为军事重地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将对京城构成严重威胁。

赏析

原诗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潼关险要的地理形势,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接着通过“望西都,意踌躇”引出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秦汉兴衰的感慨,最后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结,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无论国家兴衰都深受其苦的悲惨命运。

附加句则是对原诗主题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通过强调潼关的战略地位,突出了其对于国家安危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封建社会中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百姓的无力反抗。

创作背景

张养浩在创作此诗时,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他通过对潼关这一历史名关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他也通过此诗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附加句则可能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或之后,为了更加突出潼关的重要性而加入的,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却与原诗主题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此关若失走平地,铁骑半日趋京华。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