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最是双眸秋水媚。可怜雨溅胭脂退。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1-29)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最是双眸秋水媚。可怜雨溅胭脂退。全诗是什么?

绮罗香·咏春雨

宋·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是双眸秋水媚,可怜雨溅胭脂退。

一番过、轻点花梢,三番过、轻摇柳浪,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莺啼,黄鹂也爱新凉,见说韩家池水,涨绿溶溶,东风飘絮,昼掩蓬窗,夜舂村砧别苦,又奈向、兰影渐凋,更可惜、菊香初谢,望断江南山色远,烟水渺无重数。

作者及朝代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宋宁宗至宋理宗时期,一生未得显达,曾做过小官,因品行被劾罢免,晚年落魄江湖,死于异乡,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时曾任过韩侂胄的堂吏,有龙阳之好,韩败,史亦被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奇秀清逸,为姜夔所赏,有“姜史”之称,有《梅溪词》。

译文

春雨带来阵阵寒意,欺凌着娇嫩的花儿;烟雨迷蒙,困住了垂柳,春雨暗暗地、悄悄地催送着暮春的来临,整日里如烟似雾,愁绪万端,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蝴蝶因雨水打湿了翅膀,栖息在西园;燕子喜欢湿润,衔泥筑巢于南浦,最是那美人双眸,如秋水般妩媚动人,可惜被雨水溅湿,胭脂褪尽,容颜憔悴。

一番春雨过后,花梢上点点雨滴似珍珠般晶莹;几番春雨过后,柳浪随风轻摆,如少女轻舞,细雨密密洒落,如一幅精美的图画,看那稀疏的树林中,晚莺啼叫,黄鹂也喜欢这初凉的天气,据说韩家池塘的水,因春雨而涨得满满的,绿波荡漾,东风吹送着柳絮,白天掩上蓬窗,夜晚村中传来舂米的砧声,声声别苦,又怎奈兰花渐渐凋零,菊花也刚刚凋谢,极目远望,江南山色苍茫遥远,烟水浩渺,重重叠叠,望也望不到尽头。

释义

这首词以春雨为题,通过描绘春雨带来的景象和变化,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上片写春雨带来的寒意和困顿,以及蝴蝶、燕子等动物的不同反应,同时引出美人被雨水溅湿、胭脂褪尽的意象,下片进一步描绘春雨后的景象,如花梢上的雨滴、柳浪的轻摆、稀疏树林中的莺啼和黄鹂的欢叫,以及池塘水涨、兰花凋零、菊花谢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迷、哀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带来的景象和变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春雨、花、柳、蝶、燕等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生命,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词人还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美人的双眸与春雨、胭脂与雨溅等意象相结合,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留恋,整首词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词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史达祖一生未得显达,曾做过小官,因品行被劾罢免,晚年落魄江湖,死于异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这使得他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留恋更加深刻,春雨作为春天的象征,也寓意着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热爱,这首词可能是词人在某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

“最是双眸秋水媚。可怜雨溅胭脂退。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