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名等浮云生幻影,诗如慧剑斩愁魔。的释义

8个月前 (01-29)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斩愁

名等浮云生幻影,诗如慧剑斩愁魔。的释义

唐·李冶

名等浮云生幻影,诗如慧剑斩愁魔。

莫嫌海内知音少,不怨人间岁月多。

作者简介

李冶,字季兰,号文姬,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唐代女诗人,大中年间为人所杀,具体年份不详,她容貌美艳,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过人的诗才,曾出家为女道士,因此后世称其为“女冠诗人”,李冶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与情感,是唐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名声如同浮云般变幻莫测,只是生命中的虚幻影像;而我的诗篇却如同智慧的利剑,能够斩断心中的愁苦与魔障,不要埋怨这世上能够理解我的人太少,也不要怨恨人间的岁月太过漫长。

释义

首句“名等浮云生幻影”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态度,认为名声如同浮云般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次句“诗如慧剑斩愁魔”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力量的自信,认为诗歌能够像智慧的利剑一样,斩断内心的愁苦与烦恼,后两句“莫嫌海内知音少,不怨人间岁月多”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坦然接受和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名声、诗歌、知音和岁月的独特见解,首句以浮云比喻名声的虚幻,次句则以慧剑比喻诗歌的力量,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对名声的淡泊和对内心愁苦的挣扎之中,她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在唐代,女性诗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才华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赞赏,诗人可能也感受到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和无奈,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岁月的流逝,这种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正是这首诗所传达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名等浮云生幻影,诗如慧剑斩愁魔。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