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杜诗韩集分明在,千秋正气凌寒空。的释义

8个月前 (01-29)诗词赏析13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文人查慎行的《题李太白墓》,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杜诗韩集分明在,千秋正气凌寒空。的释义

诗词原文

题李太白墓

清·查慎行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过客不须频太息,贵贱穷通各有时。

杜诗韩集分明在,千秋正气凌寒空。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曾随康熙帝南巡,后辞官归里,他学识渊博,诗宗宋人,风格清新隽永,为清初诗坛“浙派”领袖。

译文

采石矶江边那一堆平凡的黄土,埋葬着名高千古的诗人李白,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吟诵他的一首《采石矶》诗,就像是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一样不自量力,过往的客人不必频频叹息,人生的富贵贫贱和穷达困厄各有其时运,杜甫和韩愈的诗文集至今仍然流传人间,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千秋正气,如同凛冽的寒风一样,不可遏止地吹拂着天空。

释义

本诗前两句以李白墓地的平凡与李白诗名的高远形成对比,突出了李白的伟大,中间两句通过“鲁班门前弄大斧”的典故,讽刺了那些只知附庸风雅、实则才疏学浅的人,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诗歌成就的肯定,以及对其精神永存的信念。

赏析

本诗以李白墓为题,却并未过多描绘墓地本身,而是通过对李白诗名的颂扬和对世人附庸风雅的讽刺,展现了诗人对李白诗歌成就的崇敬之情,诗中“杜诗韩集分明在,千秋正气凌寒空”一句,不仅肯定了杜甫和韩愈的文学地位,也借以映衬出李白诗歌的永恒价值,诗人也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和对文学遗产的珍视。

创作背景

查慎行在游历采石矶时,参观了李白的墓地,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一些附庸风雅、缺乏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往往只知道吟诵一些流传甚广的诗句来炫耀自己的学识,却对真正的文学遗产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尊重,诗人通过此诗,既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成就的崇敬之情,也讽刺了那些只知附庸风雅的人,并强调了文学遗产的珍贵和永恒价值。

“杜诗韩集分明在,千秋正气凌寒空。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