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14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宫禾黍秋离离。

(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及“秦兵西来取钟卢”,但此句并非直接出自《咸阳城东楼》,可能是对诗中意境或相关历史背景的引申或误记,不过,我们可以从整首诗中感受到与秦朝及历史沧桑相关的意境。)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时鸟儿落在秦苑中芜草里,秋蝉在汉宫里鸣响惊落黄叶。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依旧向东流。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宫禾黍秋离离”与关键词中的“故宫禾黍秋离离”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释义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赏析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杨柳似汀洲”,写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的深情,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暮雨将至,于是山雨落下来了,满楼风生,吹动萧萧木叶,凄清萧瑟之感顿然而生,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秦苑”“汉宫”两种景物,不能直接看到,于是用“鸟下”“蝉鸣”来烘托,秦苑中绿芜丛生,黄叶满林,一片萧条,这是诗人“所见”;汉宫中过去“笙歌鼎沸,珠翠填咽”的繁华,而今却是黄雀自栖,秋蝉空鸣,这是诗人“所想”,虚实结合,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了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满目萧条的禾黍,在凄风残照中瑟瑟摇颤……”咸阳,秦汉两代故都,汉高祖刘邦曾在咸阳广置离宫别馆,秦朝经过暴政亡国,汉王朝后期再经宦官外戚专权,也已摇摇欲坠,诗人凭栏远望,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许浑在长安任职时所作,此时大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百姓的困苦,官吏的腐朽,使诗人深感苦闷,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眺望晚秋景色,即兴写下此诗。

《咸阳城东楼》一诗通过描绘咸阳古城楼的晚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