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家住桐江临曲渚。富春山色长当户。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桐江闲居

家住桐江临曲渚。富春山色长当户。出自哪首诗?

唐·韦庄

家住桐江临曲渚,富春山色长当户。

水边暮雨黑萧萧,欲别能无酒数瓢。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我家住在桐江边上,面对着弯曲的水中小洲,富春山的美丽景色长久地映照在我的窗前,傍晚时分,水边的细雨黑压压地落下,声音萧萧作响,即将离别此地,怎能不饮上几瓢美酒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桐江边的闲适生活,以及面对富春山美景时的愉悦心情,首句点明居住地点和自然环境,次句进一步描绘山色之美,常伴窗前,后两句转而写离别前的情景,以暮雨萧萧和饮酒作别作为情感的抒发。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桐江边的宁静生活,前两句通过“家住桐江临曲渚”和“富春山色长当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优美和宁静,富春山的景色如同画卷般展现在窗前,令人心旷神怡,后两句则通过“水边暮雨黑萧萧”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离别前的凄清氛围,而“欲别能无酒数瓢”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此地的不舍之情,以饮酒作别作为情感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晚年寓居蜀地,曾任前蜀宰相,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寓居蜀地之前,或是在游历过程中,面对桐江边的美景和即将离别的情感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离别和漂泊的无奈与不舍。

“家住桐江临曲渚。富春山色长当户。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