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猛虎行

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的意思及出处

魏晋 · 陆机

饥食猛兽肉,渴饮蛟龙血。

始知猛兽名,空振蛟龙魄。

安能作儒生,胼手胝足黎元愁。

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

身食力而代耕,妻当机而杼轴。

事迍邅而未济,年峥嵘而莫促。

命薄缘悭尽日衰,家无担石输官仓。

负薪疲病苦奔命,叩门拙辞岂为容。

重嶂重峦杳何极,啼猿鸣鸟相追逐。

穷猿奔林将何依,危巢倾卵当何置。

富贵尊荣暂时好,贫穷贱辱常萦纠。

生逢乱世离祸难,遭遇阨会自成尤。

沉吟泽畔久搔首,欲渡沅湘无轻舟。

闲居寡欢娱,端坐愁心肺。

长啸动寒林,急风扫秋濑。

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愁思忽而至,哀情如绪绕。

但闻北邙下,松槚郁相望。

盛时何足贵,王侯与蝼蚁。

临川哀逝水,悲此逝而无回。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诒。

作者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东吴世家大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被誉为“太康之英”,著有《陆机集》等。

译文

饥饿时吃猛兽的肉,口渴时饮蛟龙的血,才知道猛兽的威名,只是空有蛟龙的魂魄,怎么能去做儒生,忍受着劳作之苦,看着百姓的忧愁,你为什么偏偏不明白生活的道理,身高七尺却自夸为人中英杰,自己靠劳力生活,妻子忙着织布,事情总是不顺利,岁月却无情地流逝,命运不好,家境贫寒,没有粮食交给官府,背着柴火疲惫地奔命,敲着门说着笨拙的话,哪里是为了求得别人的欢心,重重叠叠的山峦无边无际,猿猴和鸟儿在互相追逐,穷猿奔向树林将依靠什么,危巢中的卵又将如何安置,富贵尊荣只是暂时的美好,贫穷贱辱却常常缠绕,生在乱世遭遇灾祸,遇到困境就自然成了罪过,在河边久久地挠头沉思,想渡过沅湘河却没有轻舟,闲居时很少有欢乐,端坐时愁苦心肺,长啸声震动寒冷的树林,急风吹扫着秋天的急流,凄凄的明月吹过,恻恻的广陵散响起,沉思又有什么用呢,寂寞本来就是我所追求的,愁思忽然到来,哀情像思绪一样缠绕,只听见北邙山下,松树和槚树郁郁葱葱,盛时有什么值得尊贵的,王侯和蝼蚁都一样,面对流逝的河水哀叹,悲伤这流逝的时光无法挽回,坟墓遮蔽了山冈,万代都是同一时刻,千秋万岁之后,荣耀的名声又能去哪里呢,于是领悟到羡门子(古代仙人)的智慧,现在却只能独自哀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猛虎、蛟龙等猛兽的威猛,反衬出儒生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一句,更是直接批评那些自夸为英雄却不懂生活真谛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猛虎行作为象征,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猛兽威猛的描绘,又有对儒生艰辛生活的同情,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而深沉,特别是“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一句,更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西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陆机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却身处乱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深感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无奈,于是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思,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真谛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