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黯淡安争席,徘徊罢鼓琴。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隐逸

黯淡安争席,徘徊罢鼓琴。出自哪首诗?

唐·贾岛

黯淡安争席,徘徊罢鼓琴。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任病逝,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那苦吟的精神,更为后世所称道,他的诗风清峭瘦硬,力避平庸浅易,以刻琢精思见长。

译文

草堂的光线暗淡,我怎去争席?我且在这幽居中徘徊,不再去弹琴,岩穴的门扉松动的路径长久以来都是寂静无声,只有隐居的人独自来来去去。

释义

“黯淡安争席,徘徊罢鼓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黯淡的草堂,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不愿与世俗之人争名夺利,宁愿徘徊在幽静的林间,放弃弹奏那世俗的琴音,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岩扉松径的寂寥,只有幽人独自往来,这种生活虽然孤寂,但却充满了自由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黯淡安争席”,以黯淡的草堂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不愿与世俗之人争名夺利,而是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次句“徘徊罢鼓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他宁愿徘徊在幽静的林间,放弃弹奏那世俗的琴音,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则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环境,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岩扉松径的寂寥,只有幽人独自往来,这种生活虽然孤寂,但却充满了自由与宁静,正是诗人所向往的。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仕途的艰难与不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

“黯淡安争席,徘徊罢鼓琴。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