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8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湘南逢雁》,全诗原文如下:

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下一句是什么?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水吟愁远望收,况逢寒雁正凄愁。

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

作者简介

钱起(约722年-约780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郎,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部分作品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译文

望着眼前滚滚南去的湘江水,我吟咏着愁苦的诗句,极目远望,直到视野尽头,更何况又正逢这萧瑟凄冷的秋天,寒雁正南飞,叫声凄凉,使我更加感到惆怅,望着这茫茫无际的江水,更加勾起了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我的目光越过千山万水,却终究也无法看到故乡,夕阳西下,哪里才是大雁飞去的归宿?我的归期又在哪里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湘水边的秋景和寒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之情,首句“湘水吟愁远望收”点明了地点和诗人的愁绪,次句“况逢寒雁正凄愁”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后两句“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湘水边的秋景和寒雁南飞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湘水”、“寒雁”、“夕阳”等意象,都富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地区遇到大雁南飞时所作,当时,钱起可能正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面对这萧瑟凄冷的秋天和南飞的大雁,不禁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之情,他写下了这首《湘南逢雁》,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普遍情感。

“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