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31)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听筝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

若无秦女卷帘看,谁信人间有此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端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五年(770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物,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

译文

在装饰华美的房间前,古筝的金粟柱在阳光下闪耀,佳人用她那洁白如玉的手指在筝弦上弹奏,她希望像三国时的周郎那样,有人能因她的弹奏而倾心,因此故意不时地拂错琴弦,以引起注意。

琴声悠扬,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时间中缓缓流淌,刻漏(古代计时器)的指针也随之移动,四周的宾客都倾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无不支颐(用手托腮)沉醉其中,如果不是秦地的女子卷起帘幕观看,谁又能相信人间竟有如此奇妙的音乐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玉房前弹奏古筝的场景,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前两句写女子弹奏古筝的优雅姿态和故意拂错琴弦的巧妙心思,后两句则通过宾客的倾听和秦女卷帘观看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音乐的神奇和美妙。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筝演奏的动人场景,通过“金粟柱”、“素手”、“玉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贵而典雅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误拂弦”的细节,展现了女子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听众的期待,后两句则通过宾客的倾听和秦女的观看,进一步突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之一,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李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自然不言而喻,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展现了唐代社会音乐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对音乐的欣赏和追求,以及音乐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地位。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