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君不见二妃追舜,恨染湘竹终不枯。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1-3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湘妃竹

君不见二妃追舜,恨染湘竹终不枯。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长卿

君不见二妃追舜,恨染湘竹终不枯。

泪滴千竿斑万点,至今踯躅湘江渚。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避乱入江南,担任过多种官职,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谪,刘长卿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五言律诗,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刘韦”,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追赶舜帝的情景吗?她们的怨恨染红了湘竹,这些竹子至今都没有干枯,泪水滴落在成千上万根竹子上,形成了斑斑点点的痕迹,直到现在,这些湘妃竹还徘徊在湘江岸边,诉说着那段凄美的故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妃竹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诗中“二妃追舜”指的是娥皇和女英两位妃子在舜帝去世后,悲痛欲绝,追到湘江边,泪水洒落在竹子上,形成了斑竹(湘妃竹)的传说。“恨染湘竹终不枯”则象征着她们对舜帝的深情厚意和无尽的思念,这种情感如同湘竹上的斑点一样,永远无法抹去。

赏析

这首诗以湘妃竹的传说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爱情与历史、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湘妃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两位妃子的忠贞爱情和悲痛心情,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诗中的“泪滴千竿斑万点”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长卿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仕途不顺的诗人,刘长卿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他可能对爱情、忠诚和人生意义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借用了湘妃竹的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学繁荣,也为刘长卿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湘妃竹》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对湘妃竹的描绘和传说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君不见二妃追舜,恨染湘竹终不枯。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